灌南縣司法局找準城市小區治理“小切口”,做好法治惠民“大民生”,在縣城名仕佳園小區創新設立依法治理工作站,以“四支隊伍、四項服務、四項機制、四項保障”推進“法治小區”建設打造“灌南樣板”。
一是配齊配強四支隊伍,為“法治小區”建設提供力量支撐。在推進律師、司法行政人員進小區的基礎上,積極整合資源,因勢利導,利用好社區干部、小區物業人員等戶熟、人熟、地熟的優勢,將調解員、法律顧問、法律明白人、法律服務人員等資源吸納,共同參與到小區的法治化管理,并結合各自職能發揮,采取“條塊結合”的方式,分別建立了普法志愿者隊伍、公共法律服務隊伍、專職調解員隊伍、網格員隊伍四支力量,形成了“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、協同參與”的良好局面,為“法治小區”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。
二是辦細辦好四項服務,為“法治小區”建設注入豐富內容。開展普法服務。利用名仕佳園電子屏、道旗、宣傳欄等設施,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教育。去年以來已組織50余名普法志愿者進小區,圍繞民法典、防詐騙等熱點內容開展普法宣傳12次,送法上門600余人次。提供法律服務。在小區設立法治服務站,安排律師、法律顧問等法律服務隊伍,定期為住戶免費提供維權指導服務及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指引,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6件,提供各類法律咨詢180余人次。注重調解服務。聯合縣法院在小區設立物業糾紛調解和訴調對接示范點,選聘12名資深調解員入駐,全過程參與物業糾紛調解工作,到目前已調處物業糾紛460件。規范管理服務。與住建部門配合,依法建立小區業主委員會、物業管理委員會,加強對“兩委”人員的法治教育,引導他們公開公正履行法定權利義務,保證小區規范化、法治化管理。
三是建立健全四項機制,為“法治小區”建設提升運行質效。構建數據共享機制。采取“網格員+樓棟”結對服務的模式,深入住戶家庭做好信息登記、平臺錄入、梳理研判,建立小區管理基礎數據信息庫,精密織好小區服務網格。構建部門聯動機制。由縣司法局牽頭,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法院、住建等相關單位,通報會商小區依法治理情況,群策群力解決運行問題。構建預約服務機制。通過小區依法治理工作站,住戶可提前預約,申請法律服務。同時,為小區內的殘疾人和困難住戶發放法律聯系卡,提供主動上門服務,使弱勢群體不出門就能得到法律幫助。構建民意會商制度。定期召開民意收集研判會商會議,邀請住戶代表就小區依法治理的存在問題、重點難題等集思廣益、商討對策。
四是強化落實四項保障,為“法治小區”建設構筑堅實平臺。強化業務指導保障。主動發揮牽頭抓總作用,建立常態化駐點指導機制,安排人民調解、法律援助等業務科室在小區進行點對點、面對面指導,幫助依法治理工作站“查漏補缺、全面提升”。強化法律效果保障。推進非訴訟服務與訴訟服務的有效銜接,小區調解委員會對受理調處的矛盾糾紛達成協議的,及時引導當事人雙方申請人民法院進行司法確認,對調解難度大、難以達成協議的,通過訴調對接機制引導當事人尋求司法途徑解決。強化陣地保障。積極對接相關部門,協調名仕佳園物業、業主委員會,在小區西側臨街商鋪調劑100平方的辦公場所,建設依法治理工作站。強化經費保障。積極爭取財政對“法治小區”工作支持,將普法、法律服務等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,把調解物業糾紛納入調解案件補貼范疇。